生冬义长 发表于 昨天 04:59

“李嘉诚帝国”离崩溃还有多远

  一个家族的荣光,能维持多久?
  一个商业的帝国,能经受得住多少场风雨?
  站在长江集团中心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看着旁边盾牌似静默的汇丰银行大厦和砍刀般张扬的中国银行大厦,李嘉诚一定不止一次地想到这个问题。
  长江集团中心的大楼,固执地拒绝了数字4,:没有4楼,没有14楼,没有24楼等等,虽然潮汕人偏爱数字4;这座大楼在设计的时候,刻意削去了正方形的棱角,并使其高度低于中银大厦,而略高于汇丰银行大厦。
  这座大厦的主人和总设计师,是李嘉诚,他今年85岁。
  在这个不寻常的2013年,先是被成百上千的码头工人包围骚扰了一个多月;随后,他的卖与买,又引起轩然大波。在他的财富被越来越多的人羡慕嫉妒恨的时刻,他被福布斯列为全球第八大富豪,华人第一大富豪,财产总额达310亿美元,大概可以购买680吨黄金。
  虽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但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似乎强盛依旧,庞大依旧。投资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分散在几十个行业,雇员27万,这个帝国似乎很难跟衰落、崩溃这些概念联系起来。
  但其实不然,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庞大帝国的每一部分,你就会发现,亮点真的不多。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一个商业帝国从辉煌到衰亡,往往只有转眼之间。比如黑莓,再如诺基亚、摩托罗拉、雅虎等等。当然还有微软,这个如今手持巨额现金却一脸迷茫的巨人。
  李嘉诚帝国的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不外乎两个,一曰人,二曰产业。
  我们先看一下产业。李嘉诚帝国的产业之忧在于,涉足面太广,杂乱无章,亮点不多。金融业和高科技领域,一直没有突破。
  李氏帝国的产业从塑料花起步,然后转向房地产和港口服务。由于坚定看好香港未来,利用最近40多年来香港历次政治风波和金融危机,屡屡抄底成功,由是崛起。目前这个帝国涉及的行业多达几十个,其中甚至包括鲜为人知的美容连锁店、大米种植、中医中药、传媒出版等。但如果你细读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年报,就会发现,其实从李家的角度看,香港和内地的房地产仍然是利润的第一大来源,然后才是基建、港口、能源、零售和移动电话服务。
  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能不能继续在未来十年贡献最多的利润?不确定性非常大。李家的移动电话服务,分布在英国、意大利、瑞典、爱尔兰、丹麦、奥地利、印尼、香港、越南等十来个国家和地区,但总共才有7500万个用户,还没有中国移动在广东的用户多。用户分散,运营成本高,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唱响了传统移动电话运营商的挽歌。
  为“帝国”带来丰富现金流的屈臣氏,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拥有11000多家门店,还拥有类似美容店、香水、果汁、蒸馏水等20多个品牌。和记黄埔每年惊人的营业额中,将近四成由屈臣氏提供。但是在网络时代,传统的靠门店多取胜的零售业,又还能走多远?网购吗?那显然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套游戏规则了。
  港口和基建,是这个商业帝国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波动巨大,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容易闹工潮。
  “帝国”的能源投资比较成功,主要是拥有加拿大最大能源企业----赫斯基能源,但已经国际化,并介入南海石油开发。这是李嘉诚并购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以至于他舍不得将全部股份都装入和黄,特意留下一半由自己直接持有。这个企业近年介入了页岩气的开发,公司现状和前景还是不错的。
  “帝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只要是自营的,都不太成功。而金融业,有些小打小闹的动作,也没有引人瞩目的成果。我不知道在这一点上,老李是怎么想的,其实机会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中国内地的银行业正在开放,证券、基金业其实门缝早就打开了,他想的话,是挤得进来的。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也有很多并购机会。
  李嘉诚主持两个儿子分家之后,小儿子现在有进军金融业的动向。其实,李泽楷对内地金融业的参与程度,成为观察李家与内地关系最快的晴雨表。内地金融业最大规模的开发即将拉开序幕,如果未来两年李泽楷都没有斩获,那就有点意思了。
  资产过多集中在夕阳产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想想看吧,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核心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十来家上市公司,如今总市值是1万亿港元。听起来很NB吧,但是1998年用50万元人民币起家的腾讯,现在的市值就已经7700亿港元了。商场如战场,钱就是发言权。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李嘉诚通过股市并购的产业,也许哪天就被人抢去了。即便不抢去,也很有可能在市场中被挤垮!
  再来看人的因素。
  现在率领“帝国”前行的,其实是两个半关键人物,第一当然是李嘉诚,第二则是功勋卓著的霍建宁,那“半个”则是大儿子李泽钜。霍建宁是缔造李嘉诚商业帝国非常重要的人物,没有他,李嘉诚也许只是香港的二流商人。
  但是李嘉诚和霍建宁两个人,对金融和高科技,显然都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高科技,几次失败之后,我猜老李有点怕,所以到欧洲买的全是传统行业。
  但是有一个人,在高科技领域的直觉非常好,这就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周凯旋。这个传奇般的女人,生于1961年,大概在1990年前后因为东方广场项目,跟李嘉诚认识了。她当时是董建华公司的职员,董建华表妹的闺蜜,也是东方广场项目最早的建议人和操盘手。她说服董建华拿下这个地块,然后将项目转让给李嘉诚,由此她个人获得了上亿元的佣金,也俘虏了老李的心。她一直没有跟李嘉诚正式结婚,只是合作创立了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做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其成功案例,包括投资Facebook,投资Siri,投资Waze,投资Spotify。周凯旋这位职场美女的商业天赋,真是让人惊叹。
  周很可能是比李泽钜和李泽楷更好的接班人。但是由于家族内部的种种因素,周凯旋始终难以获得正式的身份,也就难以进入“帝国”的核心,只能在外围做做相对较小项目了。
  李嘉诚虽然是“土豪哥”,但是他有良好的商业直觉,对政经大势研判无人能比。加上霍建宁和周凯旋在旁边,一个负责管理,一个传输观念,“土豪哥”如虎添翼。
  但是,老李85岁了。他如果走了,人事必然发生巨变。周凯旋本来就没有名分,隔离在外围,显然将最早被边缘化;霍建宁前朝重臣,还能不能被重用,还愿不愿继续干下去,都难说。即便愿意干下去,霍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其实也是个问题。
  为了避免因为两个儿子分裂造成“帝国”崩溃,李嘉诚在去年进行了分家,将长和系完成交给老大,老二被踢出局,但获得千亿现金补偿。而且两个儿子未来专注的行业,也进行了分工。老大维持传统行业,老二有进军金融业的动向。应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避免了将来发生郭炳湘家族式的内乱,也避免了未来商场上兄弟之间的竞争。但李家的两个公子,说实话,真没有看出有什么大本领。至少他们父亲对政经大势的敏感,在政治上的长袖善舞,他们做不来。泡妞玩女明星上上,则比乃父强百倍。
  所以,李嘉诚之后的“帝国”,崩溃也许不会,但衰落很难避免。
  其实,崩溃不崩溃,又能如何呢?
  即便丢了房地产、港口、零售,只要能守住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这个金饭碗,平平安安无灾无祸,当个富家翁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与幸福、安全相比,“帝国”不重要,“首富”更扯淡!被人遗忘,闷声过自己的日子,其实很好很开心。
   
   
   
   
   
   
   https://guooufashion.com/drawstring-faux-two-piece-knit-sweater-manufacture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嘉诚帝国”离崩溃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