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934069 发表于 2024-10-7 16:31:57

“催泪红包”走进省内高校(图)

<div align=center><table align=center align=center><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60402/Img443181905.jpg" alt="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的暖心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折射出敬业、奉献、信任和感恩的正能量,诠释了和谐社会建设内涵,展示了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昨日,继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实战教学案例后,又走出青岛,进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课堂,成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实战教学案例。"></DIV></TD></TR></TBODY></TABLE>
  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的暖心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折射出敬业、奉献、信任和感恩的正能量,诠释了和谐社会建设内涵,展示了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昨日,继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实战教学案例后,又走出青岛,进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课堂,成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实战教学案例。

  现场

  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

  昨日下午2时许,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阶梯教室坐满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同学,大家带着笔记本,准备在此享受一场新闻实战案例教学大餐。

  记者从青岛带来的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的报纸,成为课堂上的 “香饽饽”,同学们争相传阅“催泪红包”暖心故事报道。“根据有关网络监测数据显示,"催泪红包"四个字在网络上的点击量,在报道第二周就超过2000万人次,到目前仍然热度不减。”青岛早报社会部主任段海鹰说,能形成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离不开新闻策划,得到这个线索后,如果没有正确的策划方案,这样的正能量典型,就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教学结合“催泪红包”新闻报道进程中出现的各个节点,形象生动的讲课内容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许多同学不停在笔记本上记下新闻实战要点。

  “催泪红包”体现策划能力“我曾经在网上关注过青岛早报“催泪红包”爱心故事,青岛市妇儿医院医护人员的真诚付出赢得女患者的认可和尊重,青岛早报的这个连续报道是一个成功的新闻案例。”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传媒学院副教授张锐表示,青岛早报在同城众多竞争媒体中,独家挖掘出“催泪红包”这样的正能量暖新闻,体现出超强的新闻策划能力。

  张锐告诉记者,学校老师日常上课中偏重的是新闻传播理论教学,这样的课程相对有些枯燥,学生们更喜欢听到结合实战的新闻案例。他们根据课程不定期邀请资深媒体人,结合当下成功的新闻案例,来校给新闻专业的学生做新闻实战教学。张锐介绍说,他们最初是给传媒学院新闻专业三年级发了通知,没想到一些二年级同学听说下午有“催泪红包”新闻实战案例教学,也早早赶来阶梯教室占座听课。

  声音“催泪红包”成学生能量源

  "催泪红包"专题案例解析,让我们看到新闻采访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对我们今后的道路起到正能量指引。”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传媒学院新闻专业三年级学生张宁表示,他的理想就是毕业后能到媒体工作,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听完这堂新闻实战课程,新闻策划的整个过程和“催泪红包”暖心故事本身的正能量给张宁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张宁说,“催泪红包”本身体现了医护人员敬业、勤奋、执着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同时也通过青岛早报记者的努力,在连续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毕业后我能如愿以偿成为新闻记者,"催泪红包"精神蕴含的专业精神将成为我的能量源。”张宁说。

  为社会增添一抹阳光“现在网络媒体中充斥着戾气十足的新闻,让人看着都有些心烦,"催泪红包"连续报道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传媒学院新闻专业三年级学生杨帆告诉记者,网络上反复出现的负面新闻经常达到刷屏的程度,甚至因此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生活态度。“青岛早报经过精心策划,将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升华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暖心新闻事件,又通过记者老师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成功报道的幕后故事。”杨帆说,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报道这样的暖心故事,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增添一抹阳光。

  反响

  希望实战案例经常走进课堂“3月29日,青岛早报记者来到我们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上,讲述了"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的台前幕后,让学生对新闻策划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这两天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效果非常好。”昨日,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教师吴静说,青岛早报采编团队对隐含在平凡人身上有潜在新闻价值的事实充分挖掘,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使之从后台走向前台,从潜在变为显在,最终塑造了青岛城市爱心品牌。

  “新闻策划所起的作用,好比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但在过程中必不可缺。高水准高强度的新闻策划战役让学生们既体会到青岛早报采编队伍的新闻专业精神,也明确了专业路径,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我希望加强与青岛早报的合作,今后邀请更多的记者来到课堂,把"冒着热气"的第一手案例引入新闻教学,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吴静说。

  要把催泪红包写进高校教案“我梳理了从2月20日至今的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创下了两个纪录。”吴静说,一是刊发规模,包括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该报道前后持续42天,2月20日刊发1个版,21日刊发2个版,23日加上头版照片共计3个版,从2月24日起,每天7个整版的版面,一直持续到了3月4日。至今,该连续报道仍在持续,截至目前,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已经刊发了163个整版报道,组织了数十人的采编力量。二是受众关注度,据有关网络监测数据显示,“催泪红包”这个关键词在网络上的点击量,第一周达到1000万,第二周突破2000万。正因为精心策划,有效地配置和整合新闻资源,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充分挖掘和思考新闻线索,写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报道。

  吴静表示,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纸媒吸引力,“催泪红包”连续报道激发了灵感。虽然是主旋律新闻故事,但与以往正襟危坐、宣教式的报道不同,早报的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的报道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而“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新闻话语更容易引发市民共鸣。策划中早报主动开拓新媒体使关注度不断攀升,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的及时助推,青岛明星黄晓明、黄渤等网络大V点赞转发。她准备把“催泪红包”作为岛城媒体新闻策划的经典案例,写入教案,让每届学生都来学习如何深入开掘新闻线索、如何把握舆论导向、如何科学谋划,实现新闻效益的最大化,探讨网络传播时代纸媒如何加强吸引力。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赵健鹏 刘海龙<SCRIPT>media_span_url('http://wb.qdqss.cn/html/qdzb/20160402/qdzb152256.html')</SCRIP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催泪红包”走进省内高校(图)